高坝泄洪雾化源区降雨强度试验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27MB PDF 举报
"泄洪雾化源区降雨强度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2013年)" 本文是关于泄洪雾化源区降雨强度分布特性的详细研究,由王思莹、陈端和侯冬梅在长江科学院水力学研究所完成。这项研究针对高坝工程泄洪过程中产生的雾化现象,尤其是其对水利工程和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研究多关注于下游岸坡的泄洪雾化雨强,而此研究则填补了对雾化源区域深入探讨的空白。 通过构建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观测和分析了挑流水舌落入下游水体后产生的雾化源区域的降雨强度。他们特别关注了雾化源区的平面分布特征,揭示了落水点周围不同区域雾化形成的原因以及降雨强度的分布规律。此外,他们还探讨了水舌落水区的范围和雨强分布如何随着流量和水头差的变化而变化。 泄洪雾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高水头、大流量的大型水利枢纽建设中更为突出。这种雾化可能引发强降雨,其强度远超自然降雨中的极端值,对工程运行、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已有工程实例证明,必须重视泄洪雾化问题,并在工程设计初期就考虑相应的防护措施。 过去的研究已经涉及泄洪雾化导致的下游岸坡雨强分级、影响范围等方面,通过原型观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方案。然而,王思莹等人的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对雾化源区的理解,为未来泄洪雾化防护设计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预测其影响以及设计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环境保护和工程安全决策提供了科学数据。通过深入探究雾化源区的降雨强度分布特性,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控制泄洪雾化带来的风险,确保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