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连接套接口发送数据原理:sendto函数详解

需积分: 35 3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289KB PPT 举报
"在无连接套接口上发送数据-sendto-SOCKET编程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编程中,Socket接口是用于实现跨网络通信的一种标准接口。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无连接套接口上的数据发送,即使用`sendto()`函数。`sendto()`函数在无连接的套接口(如UDP)上发送数据报,它允许程序员指定目标地址,从而实现网络数据的定向传输。 首先,让我们了解Socket的基本概念。Socket起源于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系统,是一种通用的网络编程接口,它独立于具体的网络协议,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处理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在Windows中,我们有WindowsSocket(Winsock),它是一个遵循BSD Socket API的网络编程规范。而在Linux系统中,Socket接口通常就是指BSD Socket。 Socket类型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 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这是面向连接的,类似于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无差错、无重复且按顺序接收。流式套接字的数据被视为字节流,没有长度限制,同时内置流量控制机制。 2. 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无连接的,类似于UDP协议,数据以独立的数据包形式发送,不保证无差错、无丢失,顺序发送但可能乱序接收。 `sendto()`函数在无连接套接口上的用法如下: ```c int sendto( SOCKET s, // 套接口描述符 const char FAR * buf, // 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 int len, // 缓冲区中的数据长度 int flags, // 控制标志,例如SOCK_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to, // 目标地址结构体指针 int tolen // 目标地址结构体的大小 ); ``` 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套接口描述符、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缓冲区长度、控制标志、目标地址结构体以及其大小作为参数,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的目标地址。 在TCP/IP网络程序设计中,对于无连接的通信方式(如UDP),通常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型,但无需建立连接过程。发送数据时,应用层的数据会被封装成UDP数据报,然后通过IP层进行传输。由于UDP是无连接的,所以每个数据报都包含完整的地址信息,因此可以在不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直接发送到目标地址。 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 1. 阻塞模式:在发送或接收数据时,如果缓冲区已满或无数据可接收,调用会暂停,直到操作完成。 2. 非阻塞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调用不会等待,而是立即返回一个状态,让应用程序可以处理其他任务。非阻塞模式常用于多路复用I/O,例如在select()、poll()或epoll()等I/O多路复用机制中。 TCP/IP协议栈被集成到操作系统内核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I/O”操作方式。在传统的文件I/O中,我们通常执行打开文件、读写操作、然后关闭文件的过程。在网络编程中,由于两个进程可能在不同的机器上,因此连接过程更为复杂。Socket通过抽象出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得程序员可以忽略底层的网络协议细节,专注于应用逻辑。 总结起来,Socket编程是通过Socket接口进行网络通信的基础,`sendto()`函数是无连接套接口(如UDP)发送数据的关键。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开发者构建高效、可靠的网络应用。无论是Windows下的Winsock还是Linux下的BSD Socket,它们都提供了兼容BSD Socket API的函数,使得开发者能够在各种平台上进行跨网络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