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数据库原理:阶段三填空与选择习题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25KB PDF 举报
在华东理工大学网络学院的《数据库原理[本]》阶段练习第三章(第四节)中,涵盖了数据库原理的基础概念和设计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属性的域:属性的域指的是每个属性可能取值的集合,它是属性的取值范围,通常由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定义。 2. 数据库设计步骤: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主要阶段,即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这涉及从理解用户需求到实际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全过程。 3.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方式: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对一(1:1)、一对多(1:N)和多对多(M:N),这些关系描述了实体之间的数据依赖和交互。 4. E-R模型设计:E-R模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概念E-R模型设计,关注业务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是逻辑E-R模型设计,将概念模型细化并规范化,准备转换为数据库模式。 5. E-R图元素:E-R图中,实体型用矩形表示,实体集的联系用菱形表示,属性用椭圆或正方形表示,分别代表实体的特性、实体间的关联和特定属性。 6. 物理设计:这是根据逻辑设计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方式,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如行式或列式存储)和数据的存取方法,以优化性能和效率。 7. 逻辑设计目标:逻辑设计的目的是将全局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模式,也就是数据的逻辑视图。 8. 数据库操作:数据库的重组织是对现有逻辑结构的调整,不改变基本的模式和内模式,而重构造则涉及到模式和内模式的实质性修改,通常在系统升级或性能优化时进行。 9.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工作通常由DBA(数据库管理员)来执行,他们负责监控和管理数据库的健康状态。 10. 网络环境下安全:在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必须考虑硬件平台、数据传输(网络)、用户权限管理和数据完整性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 11. 数据库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库的外模式(用户可见的数据视图)和模式(概念数据模型的实现),而物理设计关注的是数据在底层存储设备上的具体布局。 单选题部分提供了关于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决策,例如: - 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概念结构(C),即数据库的基本逻辑模型。 - 逻辑设计的目标是将概念结构转化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A)。 - E-R图(B)常用于设计概念模式,因为它直观地表示实体和关系。 - M:N联系类型反映了复杂的数据关系,需要在设计时仔细处理。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了解到数据库原理的重要概念和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