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分组加密算法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优化设计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1 收藏 3.16MB PDF 举报
"李小泉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为面向分组加密算法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的优化与设计,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特别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范畴。该论文由孙伟锋教授指导,于2016年6月在东南大学完成并进行答辩。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来提高分组加密算法的效率和灵活性,旨在解决数据密集型应用中的性能问题。" 论文内容概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组加密算法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工具,其高效实现成为研究焦点。李小泉的硕士论文关注的是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是一种能够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计算结构的硬件平台,它能适应多种计算任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能源效率,这使得它特别适合处理像分组加密算法这样需要大量计算且模式相对固定的任务。 论文首先介绍了可重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优势,阐述了在处理数据密集型应用时,如分组加密算法,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相比于传统处理器可能带来的性能提升和能效改善。接着,论文详细探讨了如何优化这种处理单元的设计,以更好地匹配分组加密算法的计算特性,可能包括流水线设计、并行计算策略以及资源分配优化等。 论文可能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密码算法,如AES(高级加密标准)、DES(数据加密标准)等,如何在可重构阵列上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效果,包括速度提升、功耗降低等方面的数据。此外,论文可能还讨论了知识产权保护、安全性以及与软件实现的比较等问题。 最后,作者在论文中声明了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同意东南大学及相关机构保留论文副本并允许论文内容的查阅、借阅和公布,但需遵循保密协议。 这篇硕士论文对理解可重构计算在密码算法硬件加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以满足信息安全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