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硬件变迁与应用革新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65KB DOC 举报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是一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要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历史发展、硬件结构与分类以及它们的应用。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自1946年ENIAC的诞生以来,经历了五代变革: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以ENIAC为代表,体积大、功耗高,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引入了晶体管,显著提高了性能,如DEC公司的PDP-1和IBM的709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进一步缩小了体积,提高了效率;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广泛应用,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而第五代或新一代计算机则探讨了更高级的技术,如并行处理、人工智能等。 2. 硬件结构演变: - 电子管计算机:以ENIAC为例,它由大量的电子管构成,由于技术限制,其性能有限,但开启了计算机的时代。 - 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节能,比如IBM 7094,同时高级编程语言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 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的引入,如CDC6600和DCD7600,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速度,实现了大规模集成。 3. 分类与应用: 计算机根据不同的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个人电脑,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如科研、工业控制、商业计算和个人娱乐。 4. 存储程序原理: 存储程序概念由冯•诺依曼提出,这是现代计算机设计的核心理念,它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预先编好的指令序列,极大地方便了程序的编写和复用。 5. 软件环境的提升: 随着硬件的进步,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的出现,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使得计算机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扩展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总结起来,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解硬件技术的变迁,还需掌握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演变过程,这对于理解和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