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2 59 下载量 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4 收藏 414K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分组交换技术详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的网络系统,主要服务于批处理信息,但存在响应时间长和可靠性低的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多主机互连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组交换借鉴了电路交换的概念,但针对数字信号的特性进行了优化,允许动态分配传输资源,有效利用通信线路,避免了空闲浪费。ARPANET的出现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开始。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成为主流,例如OSI模型,以及局域网络(LAN)的崛起,促进了不同品牌和类型计算机的互连。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互连和高速网络成为趋势,以Internet为代表,采用TCP/IP协议栈,实现了大规模、高速度的全球互联。 分组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通信方式。它将数据报文分割成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首部信息,形成分组,通过存储转发机制在网络中传输。这种方式的优点包括高效利用带宽、灵活的路由选择和错误检测能力。分组交换网络由多个节点交换机和链路构成,每个节点可以存储和处理分组,提高了转发速度。虽然分组交换可能会带来传输延时、额外的头信息占用带宽以及处理效率降低等问题,但它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仍然占据核心地位,是实现高效、灵活通信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演进,标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ISO的OSI参考模型和IEEE 802标准,它们为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提供了框架。同时,为了满足更高性能的需求,如远程教育、高性能通信等,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朝着更高速、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例如,NGII计划旨在开发下一代网络,以提供超过100 Mb/s甚至10 Gb/s的传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