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实验揭示近壁圆柱绕流积沙线形成机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8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壁圆柱绕流积沙线的形成机理,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研究团队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进行实验。他们针对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在动量损失厚度雷诺数分别为1092和796的情况下,对12种不同的间隙比(圆柱与壁面间距与圆柱直径的比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积沙线的出现与圆柱对平板壁面边界层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圆柱下游一到两倍圆柱直径范围内的平板壁面上,圆柱的存在促使边界层流动发生分离,导致该区域的流体速度显著降低。分离过程中,会产生附着涡旋,这些涡旋会减慢携带颗粒的流体速度,进而使得粒子沉积,形成了明显的积沙线。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近壁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运动行为以及在诸如沙漠化、河流侵蚀等自然现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们通过实验数据的总结,得出了积沙线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圆柱尺寸、壁面间距、雷诺数等参数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复杂流体动力学现象的认识,也为工程领域的流体-固体相互作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比如在管道清理、风力发电等领域可能的应用。 论文的关键词包括近壁圆柱绕流、积沙线、间隙比、边界层以及涡旋,这些核心概念构成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讨论焦点。通过阅读这篇论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近壁流体动力学中这种特殊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此外,该研究还遵循了中图分类号0351.3的规定,体现了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