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曲线匹配算法:局部搜索与曲率验证

需积分: 31 8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2 收藏 360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一种用于平面曲线的部分匹配算法,由张春莹和潘荣江提出。该算法旨在解决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曲线匹配问题,特别是在文物碎片拼接和检索等方面的应用。算法主要分为整体搜索和局部匹配两步,首先通过曲线特征点间的距离矩阵筛选出可能的匹配区间,再通过曲率比较进行精确匹配验证,最终计算出变换矩阵。对于特征点较少的曲线,使用局部线性搜索法。这种方法减少了搜索范围,提高了匹配效率。尽管有其他如最长公共子序列、最近点迭代法(ICP)和线性搜索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错误匹配、局部最优解或高计算量。文献中提到的其他方法,如概率方法,虽然能实现部分匹配,但计算量与精度要求成指数关系。而该论文提出的算法虽能快速定位匹配区域,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确保完全准确的匹配。" 论文详细介绍了平面曲线的部分匹配算法的实现过程。第一阶段的整体搜索依赖于构建曲线特征点之间的距离矩阵,以此为基础,确定可能的匹配区间,这有助于缩小后续匹配的范围。第二阶段的局部匹配通过比较曲线段的曲率,进一步细化匹配,确保匹配的准确性。特别地,对于特征点稀少的曲线,算法采用了局部线性搜索策略,这种策略能更高效地处理部分匹配的问题。 论文还对比了其他曲线匹配方法,如基于特征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这类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匹配;ICP算法虽然常见,但它只考虑点之间的距离,忽视了点的顺序和连续性,需要多次迭代以寻找全局最优解;线性搜索方法在特定条件(一条曲线完全包含于另一条曲线中)下适用,但采样比较计算量大。而基于概率的方法虽然灵活,但计算量随精度需求增加而迅速增大。 张春莹和潘荣江的算法在保持匹配精度的同时,通过特征点的距离矩阵和曲率比较,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和匹配时间,尤其适用于特征点较少的曲线。然而,它也存在不足,即可能无法保证每次都能找到最精确的匹配区域。这一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改进和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