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2016标准:联合勘探试验模型4算法解析
需积分: 10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468KB PDF 举报
“中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对2016年MPEG视频信号处理标准中的‘联合勘探试验模型4’算法进行了翻译和解析,主要关注编码实现的速率失真优化过程。”
在视频编码领域,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标准是广泛采用的一套压缩算法,用于高效地存储和传输视频数据。MPEG-2016是这一系列标准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更高分辨率、更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其中,联合勘探试验模型4(Joint Exploration Test Model 4,JEM4)是MPEG研究阶段的一个实验性模型,旨在探索和优化编码效率。
论文中提到的编码实现部分,重点是QTBT(Quad Tree Binary Tree)结构的速率失真优化(Rate Distortion Optimization, RDO)。RDO是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步骤,它通过权衡编码后的码率和解码后的图像质量(即失真),寻找最佳的编码策略,以达到最优的编码效果。在QTBT_RDO函数中,这个过程被详细描述:
1. 首先,尝试没有分区的各种预测模式,包括_inter_(运动预测)和_intra_(帧内预测)模式,并记录下最佳模式的成本(CostNoPart)。
2. 接着,尝试水平二叉树分区(Horizontal Binary Tree partitioning)。通过递归调用QTBT_RDO,分别对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进行编码,计算其成本(CostHorBT)。
3. 然后,尝试垂直二叉树分区(Vertical Binary Tree partitioning),同样通过递归调用来计算成本(CostVerBT)。
4. 再次,进行四叉树分区(Quad Tree partitioning),将块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块并分别编码,记录成本(CostQT)。
5. 最后,比较四种分区方式的成本,选择最小的成本值作为最佳的块分区结构(CostBest),并返回。
这种递归的RDO方法确保了编码器可以对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编码块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最佳的编码效率和图像质量。在实际的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AVC或H.265/HEVC中,类似的RDO流程被广泛应用,但可能采用了更为复杂和精细的策略。
中南大学的这篇论文翻译深入剖析了MPEG-2016标准中JEM4模型的编码实现细节,对于理解和研究视频编码技术,特别是理解和优化RDO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292 浏览量
120 浏览量
359 浏览量
193 浏览量
144 浏览量
325 浏览量
257 浏览量
悲弩天弓
- 粉丝: 28
最新资源
- Delphi7.0构建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设计
-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使用KEIL uVISION2开发
- 掌握XML:实用教程与核心技术
- C# 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 LoadRunner入门:实战测Tomcat表单性能与脚本录制
- 松下KX-FLB753CN一体传真机中文说明书:安全与操作指南
- Java语言入门学习笔记
- 哈工大线性系统理论硕士课程大纲
- DS18B20:一线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详解
- 数据库表设计实战指南:主键选择与规范化策略
- Protel DXP中文版入门教程:构建原理图与PCB设计
- 正则表达式完全指南:常见模式与解析
- Linux世界驰骋系列教程全集:系统管理与Shell编程
- 软件工程:走进成熟的学科指南(第4版)
- .NET初学者指南:C#基础教程
- Oracle常用函数详解:从ASCII到RPAD/L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