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理论与算法详解:吴胜老师石油大学讲座精华

需积分: 7 72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1 2 收藏 11.78MB PPT 举报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将地质数据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的技术,主要用于深入理解地下地质结构、储层特性以及流体分布,是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工具。该主题的讲解由吴胜老师在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的PPT课程中进行,涵盖了多个关键知识点。 首先,课程从"建模概论"开始,介绍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基本概念,即反映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的数字化表示。这种模型可以是数值模型,如三维数据体,支持图形显示、旋转和切片操作,帮助观察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储层的形态和内部特征。 接下来,课程详细探讨了三维建模的不同类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地质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其中,油藏三要素——构造、储层和流体,是三维油藏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三维网格化技术用于创建精确的三维数据结构,这是建立三维模型的基础。 建模过程中,分为确定性和随机建模两种方法。确定性建模依赖于地震资料的确定性转换,如通过储层地震学方法分析几何形态、岩性和储层参数的分布,同时涉及到插值技术,如手动插值(基于沉积学方法)和自动插值(数学插值)。这些方法有助于提供井间未知区域的预测结果。 随机建模则运用随机模拟,处理那些不确定但需要预测的区域,例如地震信息不仅可以用于确定性建模,还可以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和优选,建立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随机建模。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资料在建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提供了连续地震属性(如速度、波阻抗、振幅和频率)和离散地震属性(如波形结构类型或地震相)等信息,这些地震属性的确定性转换是整个建模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总结来说,三维地质建模理论与算法课程深入剖析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包括模型构建的各个环节,旨在提升地质工作者对于复杂地下地质环境的理解和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