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设计原理与模块划分

需积分: 31 1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777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结构化设计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强调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即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是,分析阶段解决软件做什么,设计阶段则决定怎么做。设计的目标是构建软件的模型,包括划分物理元素,设计软件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内容涵盖了结构化设计与分析的对应关系,如数据字典对应数据设计,数据流图对应接口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状态转换图对应过程设计。此外,还提到了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的各个步骤,如数据设计、接口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 在软件工程领域,结构化设计是传统的方法学,用于将软件需求转化为可实现的模块化结构。这一过程通常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概要设计阶段,设计者通过对软件规格说明的深入分析,将软件功能分解并划分成多个模块,同时设计出这些模块间的交互结构。详细设计阶段,则进一步定义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包括使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紧密相连,分析阶段侧重于理解并定义软件需求,而设计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决定如何实现这些需求。设计阶段的重要输入来源于分析阶段的结果,如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和状态转换图等,这些都为设计提供了基础信息。数据设计关注于数据对象的定义和组织,接口设计涉及模块间的通信方式,体系结构设计关注整体系统布局,而过程设计则涉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控制逻辑。 在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会利用这些模型来确定数据结构、系统架构、接口规范以及处理流程。例如,数据词典提供了数据对象的描述,数据流图揭示了信息的流动路径,实体关系图帮助设计数据库结构,而状态转换图则指导过程设计。 结构化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模块独立性,这意味着每个模块应具有高内聚和低耦合的特性,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此外,设计过程中还会遵循一系列启发式规则,比如模块大小的控制、减少模块间的依赖等,以优化软件结构。 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有助于可视化设计,如模块图和数据流图等,它们使得设计思路更易于理解和沟通。面向数据流和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则是两种常见的设计策略,前者关注信息的流动,后者注重数据的组织和操作。 人机界面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工具也是设计阶段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确保用户能够有效地与软件交互,同时使得程序的执行过程更加高效。这些工具和技术共同构成了结构化设计的全面框架,为软件开发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