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多粒度封锁协议解析

需积分: 20 1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863KB PPT 举报
"多粒度封锁协议是一种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允许在数据对象的不同层次上设置锁,确保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这种协议基于一种树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加锁,当一个节点被锁定时,其所有后代节点也会被相同类型的锁锁定。封锁分为显示封锁和隐式封锁:显示封锁是事务直接对数据对象加锁,而隐式封锁则是由于其父节点加锁而间接产生的。尽管加锁方式不同,但它们在效果上是等价的。并发控制是为了防止多事务并发操作导致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封锁、时间戳和乐观控制法等技术来实现并发控制,其中封锁是最常见的方法,包括排它锁(X锁)和共享锁(S锁)。X锁允许事务读取和修改数据,阻止其他事务加锁;S锁则只允许事务读取数据,不允许修改,并且其他事务可以再加S锁进行读取,但不能加X锁。" 在并发控制中,事务是基本的操作单元,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可能导致事务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特性受损。例如,飞机订票系统的并发操作序列可能导致数据库中的机票余额不一致。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正确调度并发操作,防止数据不一致性。封锁协议,如多粒度封锁,通过在数据对象上设置不同类型的锁,来确保事务的隔离性,避免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的情况发生。 在封锁协议中,排它锁(X锁)提供独占访问,允许事务读取并修改数据,同时阻止其他事务对同一数据对象的任何锁定尝试。共享锁(S锁)则只允许读取,不允许修改,其他事务可以再加S锁进行并发读取,但无法加X锁。这两种锁类型共同维护了数据的完整性。 多粒度封锁协议允许更灵活的锁定策略,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数据级别上加锁,从而提高并发性能,同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这种协议在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事务交互。通过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并发控制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库在高并发环境下的正确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