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烧蚀石墨:创造周期性纳米结构的探索
PDF格式 | 4.62MB |
更新于2024-08-27
| 73 浏览量 | 举报
"飞秒激光诱导石墨表面周期性纳米结构"
本文主要探讨了飞秒激光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产生的周期性纳米结构。实验使用了脉宽为130fs、中心波长为800nm的近阈值飞秒激光进行烧蚀,通过对激光强度和烧蚀深度、烧蚀面积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定了石墨的烧蚀阈值约为0.44 J/cm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烧蚀后石墨表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周期性纳米结构,周期分别约为400nm和100nm。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文献中提到的Sipe理论模型解释了这种周期性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激光入射到材料表面时,入射光与散射光的干涉效应导致。这种干涉条纹样的结构与激光波长、脉宽、偏振状态及材料表面特性紧密相关。此外,Borowiec等人的研究指出,在近阈值条件下,飞秒激光可诱导两种不同类型的周期性结构:高空间频率周期性表面结构(HSFL)和低空间频率周期性表面结构(LSFL),它们分别与激光光子能量和材料带隙能量的关系以及激光波长有关。
在石墨表面,这两种周期性纳米结构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激光烧蚀过程中电子激发、热传导和表面重组等复杂过程的组合效果。飞秒激光的超短脉冲特性使得热量来不及扩散,局部区域的热效应强烈,从而在石墨表面形成了这些独特的纳米结构。此外,石墨的层状结构和光学特性也可能影响其对激光的响应,导致周期性的图案形成。
这些周期性纳米结构在纳米制造、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用于制作纳米尺度的光学器件、传感器或作为模板进行纳米材料的生长。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如脉冲数量、能量等,可以控制和优化这些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对石墨表面的精细改性。
飞秒激光烧蚀石墨的研究揭示了超快激光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并为理解和控制材料表面的微纳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结构的形成机理,有望推动纳米制造技术和新材料设计的发展。
相关推荐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30.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30.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30.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01.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30.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30.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26111658.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26111658.png)
![filetype](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26111658.png)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default.jpg!1)
weixin_38675967
- 粉丝: 9
最新资源
- MATLAB中轻便的axgridvarargin开发工具
- CORX-HC05蓝牙串口模块:源码及操作指南
- DBM最新版本9.0.25:Shadowlands与Nathria模块
- Deci2: 探究Java技术的高效压缩算法
- STM32使用硬件SPI实现ST7735R TFTLCD Proteus仿真
- Winform学生信息与成绩奖惩集成管理系统
- SSm实验室管理系统源码的设计与实现
- Matlab矢量表示新法:VectorsSurface开发解析
- 一站式苹果CMS模板:自动更新与多设备适配
- 23种设计模式UML详细解析:初学者指南与高手进阶
- HttpKernel组件:构建高效响应的请求转换工具
- Qt框架下Makefile的使用与测试案例分析
- 网络Spoofer工具:ARP欺骗与IP地址控制
- Android开发配置教程:JDK与SDK一体化环境搭建
- colorForth语言的NASM汇编实现
- FPS_Limiter_0.2:轻松设定游戏最大帧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