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粒度覆盖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算法对比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468KB PDF 举报
"该文档是一篇关于多粒度覆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章主要对比分析了单粒度和多粒度属性约简算法在广义覆盖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了不同粒度下属性约简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正文: 粗糙集理论自1980年代由Z.Pawlak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处理不完全和不充分信息的重要工具。最初的理论基于等价关系,后来经过众多学者的推广,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然而,面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情况,如不同决策者之间的矛盾、决策独立性以及分布式系统的需求,传统的粗糙集模型面临挑战。 张燕兰等人提出的广义覆盖决策信息系统模型,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景的问题,但其属性约简方法假设每个属性产生的覆盖可进行交运算,这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总是成立。例如,当决策者之间存在分歧,或者决策过程独立时,交运算可能变得无效或冗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钱宇华、梁吉业等学者引入了多粒度粗糙集模型,旨在提供更灵活的分析框架。 本文在多粒度背景下重新定义了覆盖的上下近似,并提出了新的属性约简算法。这个算法考虑了不同粒度下的属性关系,特别是在覆盖不支持交运算的情况下。通过实例分析,作者比较了单粒度(即交运算成立的多粒度)和多粒度方法在属性约简上的表现,证明了多粒度模型在处理复杂决策系统时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在分布式信息系统和多智能Agent环境中,多粒度模型尤其有价值。由于数据通常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集中处理不仅效率低下,也可能违背分布式处理的原则。因此,能够在局部粒度上进行属性约简,无需全局交运算的方法,对于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研究了多粒度覆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方法,强调了在不同粒度下理解和应用粗糙集理论的重要性。通过对多种情况的分析,论文展示了多粒度模型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的信息系统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