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E-R图转换关系模式的规则与实例解析

需积分: 16 0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21MB PPT 举报
"多实体集间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的实例——第4讲数据库的设计(二)"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逻辑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将概念模型(通常以E-R图的形式存在)转换为关系模型,即关系模式。本资料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中的转换原则和实例。 首先,实体类型的转换遵循规则2.1,每个实体类型会被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标识符成为关系模式的键。这是构建关系模式的基础,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 其次,联系类型的转换则相对复杂,规则2.2列举了不同类型的联系转换方法: - 对于1:1联系,可在两个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中任选一个,加入另一个实体的键和联系属性。 - 对于1:n联系,一般在n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添加1端实体的键和联系属性。 - 对于m:n联系,需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包含两端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码由两端实体的键组合而成。 - 对于涉及3个或更多实体的多元联系,同样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属性包括所有关联实体的键和联系本身属性,码是所有实体键的组合。 资料中通过实例进一步解释了这些规则的应用,如二元1:1、1:n、m:n联系的转换,以及实体集内部和多实体集间的联系转换。例如,对于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可能有学生、课程和教师等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上述规则进行转换,以确保能够正确存储和查询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以及教师信息等。 在设计关系模式时,还需要注意规范性,例如,如果多个关系模式有相同的键,可以考虑合并。同时,确保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数据库设计的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的关键步骤,通过理解并应用转换规则,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实体和联系转化为易于管理和操作的关系模式。这一过程需要深入理解数据库理论,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效性和数据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