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数组在2023年C语言编程中的应用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17 收藏 746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树状数组(Binary Indexed Tree,简称BIT),又称作部分和查询表,是一种用于处理动态数据的查询和修改问题的数据结构,由Peter Fenwick于1994年提出。它能够高效地处理一系列的查询和修改操作,并且特别适用于求解连续区间内元素的和、差分约束等场景。树状数组在某些问题上可以替代线段树,尤其是在查询和修改操作的次数比较接近时,树状数组的实现比线段树更加简洁。 在C语言中,树状数组的实现通常需要使用指针和动态内存分配。它不像普通数组那样从0开始下标,而是从1开始下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计算父节点和子节点时,使用二进制操作简化逻辑。树状数组的基本操作包括建立树状数组、更新数组中的一个值、查询数组中某个区间内元素的和。 以下是使用C语言实现树状数组的基本操作的代码示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N 1005 // 假设数组元素数量不超过1000 int bit[MAXN]; // 树状数组 // 单点更新操作:将位置i上的值增加delta void update(int i, int delta) { while (i <= MAXN) { bit[i] += delta; i += i & (-i); // 移动到下一个需要更新的节点 } } // 查询区间[1, i]内元素的和 int query(int i) { int sum = 0; while (i > 0) { sum += bit[i]; i -= i & (-i); // 移动到上一个需要查询的节点 } return sum; } // 初始化树状数组,用于建立树状数组 void build(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1; i <= n; i++) { update(i, arr[i - 1]); } } int main() { int arr[MAXN] = {0}; //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arr,已经初始化为0 // 这里手动设置一些值用于演示 arr[1] = 1; arr[2] = 2; arr[3] = 3; int n = 3; build(arr, n); // 建立树状数组 // 查询区间[1, 2]的和,结果为3 printf("Sum from 1 to 2: %d\n", query(2)); // 更新位置2的值,增加2 update(2, 2); // 再次查询区间[1, 2]的和,结果为5 printf("Sum from 1 to 2 after update: %d\n", query(2)); return 0; } ``` 树状数组的复杂度分析: - 单点更新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 区间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logN) 树状数组在算法竞赛中非常流行,尤其是在计算数列前缀和和区间求和的题目中。掌握树状数组对解决一些问题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也能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有关于树状数组的资源笔记通常会包含更多关于数据结构的理解、应用场景、代码优化、高级技巧等。这些内容在压缩包子文件CODE-CUMCM-2023C-master (17).zip中可能会有更详细的探讨和实现,对于深入理解树状数组具有非常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