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线路交换、分组交换与帧中继解析

下载需积分: 10 | PDF格式 | 834KB | 更新于2024-12-24 | 111 浏览量 | 3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是网络工程师的基础知识,它涉及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本笔记重点介绍了三种主要的交换技术: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和帧中继交换。 首先,线路交换是一种早期的通信方式,它在两个通信节点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这个连接是按顺序连接各个节点的线路。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送和线路拆除。虽然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它存在明显的效率问题,因为大部分时间线路都是空闲的,而且数据速率固定,导致不同速率设备间的通信受限。 分组交换则克服了线路交换的一些缺点,提高了线路利用率。在这种技术中,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分组,每个分组独立地在网络中传输,并在目的地重组。分组交换允许数据率的转换,减少了呼叫堵塞的可能性,并支持优先级处理。它有两种主要类型:虚拟电路(VC)和数据报。虚拟电路在数据传输前预先建立路径,适合持续的数据流;而数据报不需预先建立连接,适用于小量或突发性的数据传输,更灵活但可能需要在目的地重组分组。 帧中继交换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变体,它简化了X.25协议,减少了控制开销,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帧中继的特点包括:呼叫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共用通道,多路复用虚电路在第三层实现,以及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有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这使得帧中继适合于带宽需求变化大且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此外,笔记还提到了外部和内部操作的概念,这与网络如何处理通信请求和数据传输有关。例如,外部虚电路和内部数据报的组合意味着网络可以为用户创建一条固定的路径,但每个分组可以有不同的路由,而在目的节点进行重组。另一方面,外部数据报与内部虚电路的结合意味着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同时在后台建立并维护逻辑连接以满足未来需求。 这些交换技术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需求。网络工程师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以便设计和优化网络性能,确保数据高效、可靠地传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