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模糊C-均值聚类:基于密度与马氏距离的算法

需积分: 20 1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55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基于密度和马氏距离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BMD)。FCMBMD算法通过计算样本点的密度来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解决了FCM算法中初始中心随机选择导致的不稳定性问题,并利用马氏距离来处理不同度量单位的数据,提高了算法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证明,FCMBMD算法在聚类性能、收敛速度和准确性上都有显著优势。"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无监督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基于模糊集理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允许样本在类别间的归属度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实现相似样本的归类。FCM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表现出色,但存在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尤其在聚类数较大时。此外,FCM通常采用欧几里得距离作为相似度度量,无法有效处理度量单位不同的数据或识别超球体形状的类。 为了改善FCM算法的缺陷,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策略。例如,文献中的GK聚类算法通过聚类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距离度量改进了模糊聚类,能搜索超椭球体数据类,但对初始值设置非常敏感,可能导致局部最优解。论文提出的FCMBMD算法则通过计算样本点的密度来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随机选择带来的不稳定性。同时,算法引入马氏距离作为相似度计算方式,马氏距离考虑了数据的协方差结构,因此更适合处理多维和异构数据,能更好地捕捉数据的内在特性。 FCMBMD算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样本点的密度确定聚类中心,密度高的点更可能成为中心;然后,使用马氏距离计算样本间相似度,这使得不同特征尺度的影响得以平衡;最后,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和隶属度,直至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聚类结果的改变小于阈值。 实验证明,FCMBMD算法在聚类中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所需的迭代次数等方面都表现出优于传统FCM算法的性能。这意味着FCMBMD在实际应用中,如数据挖掘、图像分割、客户细分等领域,能提供更可靠的聚类结果,对于理解和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