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与ATM互联技术详解

需积分: 41 1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1.72MB PPT 举报
"FR与ATM的互联-通信知识通论"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通信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的历史、信号传输和交换、通信网以及中国通信的发展历程,但并未直接提及"FR与ATM的互联"这一主题。然而,我们可以从通信基础知识的角度出发,探讨FR(Frame Relay,帧中继)和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这两种通信技术。 帧中继是一种简化版的数据包交换网络技术,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流行,主要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连接。FR简化了传统的X.25协议,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适合于突发性强、流量不恒定的业务,如Internet接入和局域网互连。 ATM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它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信元,并在传输过程中保持顺序。ATM最初设计用于满足多种服务质量需求,如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综合传输,通过提供不同优先级的服务类别来实现。ATM在网络中采用虚拟通道标识(VPI)和虚拟通道路标识(VCI)来定位和转发信息,能够有效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 当FR和ATM需要互联时,通常需要一个转换设备,因为它们的传输机制和数据包结构不同。这种互联可能发生在企业网络的不同部分使用了不同技术,或者在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之间。转换过程涉及将帧中继的数据帧转换成ATM的信元,反之亦然,以确保数据能在两种网络间正确传输。 通信网是这些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它是由一系列通信设备和线路组成的网络,负责信息的传输和交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再到更高级的交换和传输技术,通信网的能力和复杂性都在不断提升。例如,从最初的电报到电话,再到现在的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中国的通信发展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的市内电话到程控数字交换机,再到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快速进步。例如,1991年中国自主开发的04机(巨龙)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在通信设备制造上的重大突破。而1993年公用分组交换网的开通,预示着中国数据通信服务的起步和发展。 FR与ATM的互联是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反映了不同通信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网络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对不同技术的融合和互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