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模式深度解析:模板方法、解释器与中介者
需积分: 9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2
收藏 3.91MB PDF 举报
"这篇教程是关于设计模式的第五部分,主要涵盖了行为模式的介绍和应用。行为模式关注的是算法和对象之间职责的分配,以及对象间的通信方式。这些模式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运行时复杂的控制流程。"
在这篇教程中,首先提到了两种行为类模式: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和解释器(Interpreter)。模板方法是一种在父类中定义算法框架,将具体步骤留给子类实现的设计模式,它通过抽象操作或原语操作来逐步定义算法。而解释器模式则是将文法规则表示为类层次结构,通过这些类的实例来解释特定的语言或表达式。
接着,教程讨论了行为对象模式,这类模式强调对象间的合作来完成任务,而不是依赖继承。例如,中介者(Mediator)模式用于减少对等对象间的耦合,通过引入一个中介对象来协调多个对象之间的通信。另一个例子是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它允许请求沿着一系列候选对象传递,只有符合条件的对象才会处理请求,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松散耦合的处理方式。
观察者(Observable)模式是行为模式中的一种常见应用,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当被观察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在如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架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教程还介绍了策略(Strategy)模式,它将算法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得对象可以在运行时选择或切换不同的算法,增加了代码的灵活性。命令(Command)模式则是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允许请求的发送、接收和处理分离,使得请求可以被记录、队列化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状态(State)模式则关注对象状态的封装,使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可以改变其行为,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它的类。
这些行为模式都是设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解决软件设计中特定问题的有效工具,帮助开发者写出更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代码。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模式,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团队间的沟通效率。
2018-03-14 上传
2013-02-06 上传
2013-02-06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zouyuefu
- 粉丝: 19
- 资源: 10
最新资源
- 探索数据转换实验平台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 使用git-log-to-tikz.py将Git日志转换为TIKZ图形
- 小栗子源码2.9.3版本发布
- 使用Tinder-Hack-Client实现Tinder API交互
- Android Studio新模板:个性化Material Design导航抽屉
- React API分页模块:数据获取与页面管理
- C语言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分配方法
-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固溶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揭秘
- VS2013环境下tinyxml库的32位与64位编译指南
- 网易云歌词情感分析系统实现与架构
- React应用展示GitHub用户详细信息及项目分析
- LayUI2.1.6帮助文档API功能详解
- 全栈开发实现的chatgpt应用可打包小程序/H5/App
- C++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 Java制作水果格斗游戏:策略与随机性的结合
- 基于若依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