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抛磨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特性:理论分析与影响因素

3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1 收藏 5.28MB PDF 举报
"该文基于侧边抛磨光子晶体光纤(D型光纤)的光学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探讨了光功率衰减、传输模场与抛磨区几何参数(剩余半径、轴向旋转角、侧边抛磨区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剩余半径对光功率衰减有显著影响,当剩余半径减少时,光功率衰减增加。在不同轴向旋转角下,小的剩余半径可能导致高阶模的产生,特别是在θ=30°时,基模模场分布最分散。此外,抛磨光纤长度对输出光功率的影响在剩余半径大于1.5 μm时微乎其微,而在小于1.5 μm时,光功率透射率会随抛磨长度呈现振荡变化。这些发现为侧边抛磨光子晶体光纤的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深入研究了侧边抛磨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这是光纤光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光纤制造工艺和性能优化。光子晶体光纤,因其独特的结构,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如低损耗、高非线性等,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和其他光学系统。侧边抛磨是光子晶体光纤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对光纤边缘进行精确加工,可以调整其光学特性和结构,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文章采用了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这是一种数值模拟技术,用于分析光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行为。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量化分析抛磨区几何参数如何影响光纤的光功率衰减和传输模场。光功率衰减是衡量光纤传输效率的关键指标,而传输模场则描述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剩余半径对光功率衰减有显著影响,当剩余半径减小,光功率损失增加。这是因为抛磨区域的减小可能导致光的散射和吸收增强。此外,不同轴向旋转角的抛磨方式也会影响光纤性能,特别是在小的剩余半径下,可能会激发高阶模,这将改变光纤的传输特性,并可能引入模式色散。 侧边抛磨区长度对输出光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剩余半径小于1.5 μm时,此时抛磨长度的变化会导致光功率透射率的振荡,这可能源于不同长度下的散射和吸收效应的叠加。对于较长的抛磨区,由于剩余半径较大,其对光功率的影响较小,说明在设计中应控制合适的抛磨长度以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 这篇研究提供了关于侧边抛磨光子晶体光纤设计和优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理解光纤抛磨工艺对光纤性能的具体影响,对于开发高性能的光纤器件,如滤波器、耦合器、传感器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光纤制造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光纤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