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分析与设计:从参与者视角理解系统功能

需积分: 35 2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37KB PPT 举报
"识别用例的策略-用例和用例图"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例(UseCase)和用例图是需求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们帮助开发者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交互。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详细阐述: 1. 用例: - 定义:用例是对系统功能的文字描述,它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参与者如何与系统交互来实现一个目标。它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动作序列,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或选择性序列。 - 特点:用例代表了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契约,专注于用户可见的需求,不涉及内部实现细节。它是对系统动态行为的描述,主要用于功能性需求的表达,而非系统的全部需求。 2. 用例对开发的意义: - 需求分析:用例帮助定义系统的功能边界,是需求分析的基础。 - 设计:用例指导系统设计,确保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 实现:用例驱动开发,每个用例对应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的实现。 - 测试:用例为测试提供依据,确保所有功能都得到验证。 3. 用例图: - 构成:用例图包含用例、参与者(Actor)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用椭圆形表示,参与者用小人图标表示,两者之间通过直线表示关联关系。 - 参与者:参与者是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设备或其他系统,它们与系统进行有意义的交互。一个参与者可以参与多个用例,反之亦然。 4. 识别用例的策略: - 策略1:询问参与者希望系统提供的功能,理解用户的目标和期望。 - 策略2:确定系统是否涉及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以及触发这些行为的参与者。 - 策略3:确认系统在状态变化时是否需要通知参与者。 - 策略4:查找可能影响系统的外部事件。 - 策略5:识别哪个参与者会通知系统这些外部事件。 5. 用例间的关系: - 扩展关系:一个用例可以扩展另一个用例,表示一种可选或附加的行为。 - 包含关系:一个用例可以包含另一个用例的通用行为,提高代码重用性。 - 依赖关系:用例之间可能存在逻辑上的依赖,一个用例的完成可能影响另一个用例的执行。 6. 用例分析技术: - 场景分析:通过场景(Scenario)来描述用例的具体执行流程,包括基本流和备选流。 - 用例变种:考虑用例的不同变体,如异常处理和特殊条件。 7. 案例讲解: -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如何构建用例和用例图,例如登录系统(Login)的用例,包括正常登录、安全登录的实现,以及不同参与者(如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 用例和用例图是需求分析的关键工具,它们帮助团队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驱动整个软件开发流程,确保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