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缓存技术:生成与优化策略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3.72M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高级地图缓存技术的文档,主要涵盖了缓存相关概念、缓存生成机制、部分缓存生成、大比例尺下缓存的生成及维护以及不基于云计算的缓存生成等内容。作者是来自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的刘姗和王知方。" 在地图缓存技术中,缓存是提高地图服务性能的关键。缓存相关概念包括了缓存策略(Tiling Scheme),其中涉及比例尺级别、缓存图片尺寸、缓存策略原点等多个要素,这些都决定了缓存服务能否有效地叠加和展示。比例尺级别定义了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图,而缓存图片尺寸则规定了每个缓存切片的大小。缓存策略原点用于确定坐标系统的起始点。 缓存生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如何高效地生成和管理大量缓存数据。提高大比例尺下缓存生成效率的方法包括监控进度和错误处理,以及优化硬件资源的利用以减少冗余。例如,可以使用CacheByFeatureClass特性来跟踪已缓存的数据,并选择合适的FeatureClass,确保它们能适应行政区划边界或者网格系统,以优化缓存划分。 在缓存生成中,Bundle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单位,通常设定为16,384个tiles,它可以是Compact或Exploded格式。Bundle边界由Tiling Scheme决定,目的是减少冗余缓存的生成。为了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可以进行Bundle聚合,特别是当有多个CPU核时,可以将多个Bundle合并处理。 在集群环境中生成缓存,可以通过配置每台服务器的“Capacity”并启用“Use local cache directory…”选项,利用共享的缓存目录来分担工作负载。这样,不同的服务器可以在本地生成和存储缓存,然后合并到中央存储,从而提高整体的缓存生成效率。 这份资料深入探讨了地图缓存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缓存策略到高级的优化技巧,对于理解和实施地图服务的高性能缓存策略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从事GIS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升地图服务的质量和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