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Linux内核源代码:从引导到启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253KB PDF 举报
“Linux内核源代码漫游” 在深入探讨Linux内核源代码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系统的硬件资源,如CPU、内存,以及进程、文件系统和网络通信等。它是用C语言编写,同时也包含少量的汇编代码,以确保对底层硬件的直接控制。 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是从系统引导开始的。当计算机加电后,80x86架构的CPU会处于实模式,执行位于ROM-BIOS中的代码。BIOS执行自检(POST),设置中断向量表,并从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或软盘)的主引导记录(MBR)读取第一个扇区,即引导扇区,将其加载到内存的0x7C00地址。这部分代码由`boot/bootsect.S`编写,它负责将自身移动到0x90000地址,并加载`boot/setup.S`到0x90200,接着加载剩余的内核到0x10000地址。在加载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到诸如“Loa”这样的加载信息。 `bootsect.S`和`setup.S`是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的,因为它们需要与硬件进行非常低级别的交互。`setup.S`负责进一步的初始化工作,例如识别硬件、设置内存映射、初始化系统数据结构,以及调用C语言编写的`start_kernel()`函数,这是内核启动流程中的关键部分。 `start_kernel()`函数是Linux内核初始化的核心,它包含了众多子函数,用于设置页表、初始化进程管理、设备驱动、调度器、网络子系统等。这些组件都是内核运行的基础,它们共同确保了操作系统可以正确地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提供服务给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 在`start_kernel()`之后,内核会继续加载模块、初始化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建立文件系统。特别地,VFS(虚拟文件系统)层允许Linux支持多种不同的文件系统,如EXT4、XFS、FAT等。网络子系统则负责处理网络连接,包括TCP/IP协议栈的实现。 在1.0版本之后,Linux内核经历了多次更新和优化,引入了许多新特性,如内核模块化、预读取机制、内存管理的改进等。这些改进使得内核更加高效,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Linux内核源代码,开发者可以获得对操作系统底层工作原理的深刻认识,这对于开发设备驱动、优化系统性能、解决系统问题以及编写高效的系统级程序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过,这需要对C语言、Unix系统和PC架构有扎实的基础。Linux内核源代码的漫游是一个逐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对于任何有兴趣深入研究操作系统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