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与实践

需积分: 30 4 下载量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38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特别是在mc9s12xs128最小系统原理图的背景下,针对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的建立和定级单元划分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数据库的建立是整个流程的基础,通过GIS软件如ArcGIS,构建包含图形数据库(存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属性数据库(存储如人均耕地面积等属性数据)的系统。图形数据的处理涉及数据格式转换和数字化,以及拓扑关系的建立,属性数据则可通过SQL查询进行操作。 定级单元划分是核心环节,本文采用了叠置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比例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通过基本图件叠加和因素分值图叠加,确保划分出的定级单元具备特定的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这种叠加分析法的优点在于逐层考虑定级因素,使得单元属性能准确反映周边环境。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市场经济下土地使用权交易、补偿制度、税收制度调整以及土地结构调整的需求。由于土地本身的多重特性,如自然、社会、区域性和多源性,传统的定级方法难以有效处理这些复杂性。GIS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能够整合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的矢量和栅格数据处理,支持空间分析操作,从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精度和效率。 以某县为实例,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ArcGIS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案,通过GIS的强大功能,实现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等多源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定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撑。 本文不仅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理论,还展示了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实际应用,对于推动我国农用地合理利用和土地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