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链路层实验指南:解析MAC帧与LLC帧

需积分: 3 1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198KB DOC 举报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报文格式、MAC地址及其作用,以及广播地址的应用。参与者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 1. **以太网报文格式**:学习标准的以太网帧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数据区和FCS检验部分。 2. **MAC地址的作用**:理解MAC地址作为网络设备的身份标识符,它用于区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确保数据包准确发送到目标设备。 3. **MAC广播地址**:了解广播地址(FF:FF:FF:FF:FF:FF)的概念,它允许数据包被网络中的所有设备接收。 4. **LLC帧报文格式**:研究逻辑链路控制(LLC)帧,它是高层协议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有助于理解数据帧的封装过程。 5. **协议编辑器和分析器的使用**:熟练掌握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创建、分析和解码网络数据包,以便观察和调试网络通信。 6. **协议栈的工作过程**:理解数据帧是如何在协议栈中发送和接收的,从数据链路层到应用层的完整流程。 【实验环境】 实验基于网络结构一进行,参与者需要配置网络设备,并通过拓扑验证工具进行网络连接的设置和测试。 【实验步骤】 1. 主机A和B组成一组,首先在主机B上启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包并设置过滤条件,如只查看ICMP协议。 2. 主机A向主机B发起ping请求,观察并分析主机B收到的MAC帧格式。 3. 在练习2中,进一步理解MAC地址的特定用途,设置源MAC地址过滤条件,仅关注主机A发出的ICMP帧。 4. 在练习3中,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其他主机设置捕获过滤器,确认数据帧的广播效果。 5. 练习4涉及LLC帧的编辑,主机A编写LLC帧后,其他主机分析接收到的帧,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以太网协议的理解,并提升网络通信故障排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