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信号驱动的人类情绪识别:机器学习视角

需积分: 25 5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59KB PDF 举报
"使用生理信号的人类情绪识别:一项调查-研究论文" 这篇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情感计算领域中,利用生理信号进行人类情绪识别的方法。情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理解和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文章指出,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情感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的情感状态,这些模型为计算机理解情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的核心在于调查使用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皮肤电反应(GSR)、呼吸(RSP)和皮肤温度(SKT)等生理信号进行情绪识别的可能性。这些生理信号与人类的情绪状态紧密相关,因为它们会在不同情绪下表现出变化。例如,ECG可以反映出心脏活动的变化,而EEG可以揭示大脑活动模式,这些模式与不同情绪状态有关;EMG则可以检测到肌肉紧张度,反映个体的紧张或放松程度;GSR通常用于测量皮肤导电性,它是情绪反应的间接指标;RSP和SKT同样能体现情绪变化,如焦虑可能导致呼吸加快,皮肤温度也可能有所改变。 论文详细分析了每种生理信号在情绪识别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例如,ECG和EEG信号通常提供高精度的情绪信息,但采集和分析这些信号可能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EMG信号虽然相对易于获取,但可能受到运动干扰;GSR、RSP和SKT则较为容易测量,但它们可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生理感应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这包括信号噪声的处理、非线性模型的建立、个体差异的考虑、实时性和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等。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改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更精确的特征选择和适应性强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克服。 研究者Abhishek Chunawale和Dr. Mangesh Bedekar强调,尽管存在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已经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具有在健康、教育、娱乐和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他们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跨文化和跨情境的验证,以提高情绪识别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这篇论文对情感计算领域中使用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启示,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