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理分解提升的变换域JND模型与图像编码优化

2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944KB PDF 举报
"基于纹理分解的变换域JND模型及图像编码方法,通过改进的JND模型提升图像编码效率,减少视觉冗余,适用于视频编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纹理分解的变换域JND(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最小可觉察误差)模型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JND模型在图像压缩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确定在不降低视觉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忽略的图像细节,从而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传统的JND模型可能低估了某些区域的对比度,尤其是在纹理丰富的区域,导致压缩效果不佳。 作者郑明魁等人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只对纹理分量进行滤波和区域类型判断来计算对比度掩盖因子,这有助于更准确地估计JND阈值。在纹理分解的过程中,图像被分割为不同的子带,其中纹理信息被提取出来用于精确的块分类。这种方法确保了在离散余弦变换(DCT)域内获得更准确的JND估计,解决了传统方法中低估JND的问题。 将改进的JND模型融入到图像编码过程中,考虑到了辅助信息对编码效率的影响。在量化步骤中结合JND模型,可以进一步去除视觉上难以察觉的冗余信息,同时保持编码的兼容性。通过这种方式,编码方法能在保持相似视觉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省码率,而无需额外增加比特开销。这一策略不仅适用于静态图像编码,还具有推广到视频编码的潜力。 实验结果证实,采用纹理分解的方法确实提高了JND阈值,改进的编码方法在提供相同或相近的视觉体验时,能更有效地压缩图像数据。这种优化对于大数据量的图像和视频传输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够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所需的传输带宽,从而优化了网络资源的利用。 该研究为图像和视频编码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理解和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实现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压缩策略。这一工作对于理解视觉感知与数字图像处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更高性能的编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