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与物联网:构建万物互联的革新技术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491KB PPTX 举报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代码)与物联网的关系密切,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商品条形码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现,使得商品追踪和管理变得更加便捷,而EPC则是这一概念的升级版,它利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标识。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启动了RFID研发,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通用的编码标准,即EPC。这个标准定义了如何将物品编码为单一的数字信息,存储在嵌入在物品上的标签(即EPC标签)中。这些标签可以通过阅读器通过无线方式读取,并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信息控制中心,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为了管理和推广EPC技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成立了全球电子产品代码中心EPCglobal,负责制定规范和协调全球范围内的EPC应用。EPCglobal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RFID、EPC编码和数据通信的全球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实现了物品级别的互联互通。 EPC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标签、阅读器、Savant中间件以及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标签承载EPC编码,阅读器负责读取标签信息并将其接入网络。Savant作为关键组件,充当连接阅读器和应用程序的桥梁,类似于物联网的神经系统。ONS则负责解析EPC,指引信息流向相关的EPC信息存储系统(EPC Information Service,EPCIS)。 EPC系统的网络基础是全球互联网,它将企业的内部网络(Intranet)、RFID技术无缝融入,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其主要特点是全球化视野,每个物品都有唯一的标识,以及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这使得商业流程更加高效,对物流、仓储、生产和家庭等多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尽管EPC带来了显著的进步,目前EPC系统的普及和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标准化问题、隐私保护、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与现有IT基础设施的整合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EPC在物联网时代的角色将愈发重要,有望推动全球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