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尾气核模态颗粒数浓度与粒径分布的实验研究

0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63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标题为"柴油机排气尾流中核模态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变化特性实验研究",由李新令和黄震两位作者合作完成,其中李新令是助理研究员,专注于汽车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研究。这项工作得到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两级稀释取样系统,模拟柴油机排气在接近排气管的真实大气环境中的稀释过程,探究大气稀释作用如何影响核模态颗粒的形成和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初级稀释通道内的关键参数,如混合气温度(PDT)、湿度(PDH)、混合气停留时间(PRT)以及稀释比例(PDR),对核模态颗粒(粒径小于50纳米的粒子)的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这表明这些微小的核模态粒子主要是由排气过程中发生的二次气-粒转化过程生成的。具体来说,随着PDT的降低和PDH、PRT的增加,核模态粒子的数浓度明显上升,且粒径倾向于向较大颗粒转变。另一方面,核模态粒子的数浓度随着PDR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反映了稀释效应下的复杂动态平衡。 为了深入理解这些现象,作者利用了气溶胶动力学变化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试图揭示核模态颗粒生成与演变的物理过程。这篇论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柴油机排气污染,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关于柴油机排气尾流中核模态颗粒行为的关键数据和理论依据。 论文的关键词包括动力机械及工程、柴油机、排气尾流、核模态颗粒以及气溶胶动力学变化,这些关键词突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领域。该研究不仅关注技术细节,还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