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事务管理:并发控制与索引结构

需积分: 16 4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365KB PPT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索引结构中的并发控制在数据库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数据库系统中的并发控制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蟹行协议,这是一种用于处理索引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并发控制方法。在查找过程中,采用共享模式封锁根节点,然后逐步向下锁定子节点,直到达到叶节点,此时进行操作并释放父节点锁。插入和删除操作则遵循类似的协议,首先锁定目标叶节点,进行操作后再解锁。 章节6.1详细阐述了事务的概念,包括事务的定义,即一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执行,如银行转账这样的金融操作。事务在SQL中通过BEGINTRANSACTION开始,COMMITWORK或ROLLBACKWORK结束,分别代表事务的正常完成和回滚。事务的四大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是确保数据库正确运行的基础: 1. 原子性:事务中的所有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通过恢复机制来保证。 2. 一致性:在事务开始和结束时,数据库状态始终保持一致,用户负责维护一致性,而并发控制机制确保在并发执行时不会破坏一致性,如银行转账中的余额守恒原则。 3. 隔离性:确保每个事务独立执行,不会受到其他事务干扰,通过并发控制机制提供隔离效果。 4. 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其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永久的,即使系统故障,也不会改变事务结果,这依赖于恢复机制来维护。 接下来,文章还讨论了事务调度的概念,其中重点提及了可串行化调度,这是并发控制的一个关键策略,它要求事务执行的顺序可以按照某个全局顺序进行,从而保证了事务的隔离性。同时,可恢复性也被视为事务调度的重要考量,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正确地恢复事务的状态。 索引结构中的并发控制在数据库事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并发控制策略,如蟹行协议和事务调度,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库系统高效、可靠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