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性分析

PDF格式 | 487KB | 更新于2024-08-14 | 70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 (2014年)" 本文详细探讨了川西坳陷地区富含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特征,这对于理解和评估该地区的页岩油气储藏潜力至关重要。研究采用了低温氮气吸附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先进技术,对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川西坳陷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显著的比表面积,范围在3.404至19.473 m²/g之间,这远大于常规储层的比表面积。这一现象表明页岩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和过渡孔,为油气储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页岩的吸附能力和储油性能,因此,较大的比表面积是页岩作为优质储层的一个关键特征。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页岩孔隙的连续性,从微孔到中孔形成一系列孔隙结构,平均孔径在3.06至7.82纳米之间。这种连续性孔隙结构有利于油气的流动和存储,有助于提高开采效率。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平行板状孔、一端封闭的盲孔以及一定数量的墨水瓶状孔,这些不同类型的孔隙为油气的分布和流动提供了多样性。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页岩的比表面积与其有机碳含量有正相关关系,意味着有机碳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这为页岩中的油气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然而,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与孔径呈负相关,表明随着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增加,孔径可能会减小,可能会影响油气的储存条件。同时,石英等脆性矿物的存在与比表面积呈现弱正相关性,暗示了岩石结构的复杂性和孔隙发育的可能性。 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特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储油潜力,但同时也受到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和矿物组成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策略制定,如压裂技术和开采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开采过程,以充分利用这些复杂的孔隙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