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苜蓿在盐胁迫下的发芽与幼苗生长比较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53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盐胁迫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由秦峰梅、张红香和颜宏武祎周道玮合作进行,以紫花苜蓿 cw400 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作为对照,通过实验在一系列盐浓度(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mmol/L)下观察黄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 (Gi) 及胚根和胚轴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黄花苜蓿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盐分浓度的提升而加剧。尽管黄花苜蓿的发芽百分数和发芽指数不如紫花苜蓿cw400和公农2号表现出优势,但在胚根生长方面,黄花苜蓿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受性,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复萌实验结果显示,黄花苜蓿种子在盐溶液中仍保持一定的活力。在60 mmol/L的盐浓度下,紫花苜蓿cw400和黄花苜蓿的总发芽率达到峰值,分别为100%,而黄花苜蓿的总发芽率更能在90%以上。然而,复萌率方面,三种苜蓿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黄花苜蓿相较于紫花苜蓿在盐胁迫环境下可能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存力,特别是在松嫩草地上,考虑到其较强的抗寒能力和耐盐特性。 文章的研究背景指出,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土壤含盐量高,冬季寒冷,这对紫花苜蓿的越冬和存活构成挑战。黄花苜蓿因其抗寒能力而被考虑用于此地,但由于其耐盐性存在争议,特别是种子萌发阶段对盐胁迫的敏感性,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评估黄花苜蓿在该地区的适应潜力以及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黄花苜蓿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理响应,提供了关于其在盐碱土地改良和草地建设中的潜在价值的关键信息,这对于了解和利用黄花苜蓿在东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具有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