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桑美'台风:WRF数值模拟与暴雨诊断

需积分: 13 2 下载量 1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5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数值模式对2006年小型超强台风“桑美”(0608 SAI-MAD)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WRF是一个强大的中尺度气象模型,通过结合WRF-Var三维变分系统,实现了对台风暴雨过程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该研究的关键在于同化了雷达资料和常规、非常规观测数据,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首先,文章指出中国作为台风活动频繁的地区,台风暴雨引发的灾害尤为突出,特别是对于小型超强台风,如“桑美”,尽管它们发生概率低但破坏力巨大。作者关注的是台风区内暴雨,即台风强气旋性环流中的暴雨,这类暴雨随台风移动并带来显著影响。 文中提到,尽管科技进步提高了对台风暴雨的理解,但仍存在诸多挑战。例如,BENGTSSON等人的研究着重于台风涡旋的三维结构和生成条件,而FEUNTES等人通过探空数据探讨了台风低层眼区的热力特性。在国内,赵凯等对台风“卡努”的暴雨动力学进行了诊断分析,程锐等则用AREM模式模拟了“云娜”的热动力结构。 针对“桑美”,WRF模式的应用尤其关键。王新利等人利用TRMM卫星资料分析了云系特征和云中冰水结构,揭示了台风内部的复杂气象现象。于玉斌等人通过NCEP/NCAR再分析资料深入探究了“桑美”在近海的迅速增强及其机制。KIM等则利用WRF对“桑美”引发的短时强暴雨进行了诊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结构,涡旋紧密,云团内部强烈辐合上升,这直接导致了暴雨的高度集中。 此外,论文还提到台风暴雨的形成与中尺度辐合带和强回波带的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特征在模式输出的模拟结果中得到了验证,支持了台风螺旋云带的形成理论。通过这些研究,作者希望能够深化对小型超强台风暴雨的动力学过程理解,从而为减轻台风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是一项结合现代气象技术对台风暴雨成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