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排土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研究:基于地形分区的IDW方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2.16MB PDF 举报
"基于地形分区IDW的复垦排土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论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复垦排土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研究中,如何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通常,复垦排土场的土壤质量评估是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情况直接影响这一评估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排土场地形的复杂性,传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如反距离权重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在预测土壤养分分布时可能表现不佳。 文章以内蒙古锡林浩特盟胜利一号露天矿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分区的反距离权重法(分区IDW)。这种方法将复杂的地形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然后在每个子区域内应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插值,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对土壤养分(包括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的插值分析,结果显示,分区IDW方法在交叉验证中的精度优于传统的克里金插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对于有效磷的空间分布,分区IDW方法显示出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这表明,考虑地形因素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可以更精确地描绘养分的空间格局,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土地复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文章还引用了其他相关研究,如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采煤地面塌陷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淮南矿区沉陷水域的水质遥感反演和时空变化分析,这些研究同样强调了科技进步在环境监测和土地复垦中的重要作用。淮南塌陷塘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则揭示了矿区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而陕北矿区煤矸石淋滤试验则关注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论文最后指出,通过能值理论分析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行为,可以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同时,我国矿区棕地综合治理及再利用的研究为复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中提到的赵艳玲等人的研究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创新,而且对整个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这篇论文提出了分区IDW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处理复杂地形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问题,为复垦排土场的土壤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论文也展示了跨学科研究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中的价值,强调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插值方法在土地复垦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