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在CDMA系统中的 FPGA 实现与性能分析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1 收藏 482KB PDF 举报
"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来奇峰,邓中亮,袁协,通信与信息系统,CDMA技术,FPGA实现,量化位数,时间延迟" 在无线通信领域,码分多址(CDMA)技术因其抗干扰性强、频谱利用率高和良好的保密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CDMA系统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多址干扰(Mutual Access Interference, MAI),也被称为互相关干扰,它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和通信质量。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来奇峰、邓中亮和袁协深入研究了现有的互相关消除算法,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上。这种算法的目标是在不显著增加系统复杂性的前提下,提高CDMA接收端的信号质量,从而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通过在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实现该算法,可以实时地处理并优化信号,以达到更好的互相关干扰抑制效果。 在FPGA实现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实际信号的仿真测试,结果显示,该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对于互相关干扰的抑制作用明显。然而,算法的效果会受到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量化位数和复现强信号的时间延迟。 量化位数的选择对于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当量化位数较高(例如六位或以上)时,算法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从而实现较好的干扰抑制。另一方面,即使在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如一位或两位量化,也能取得一定的抑制效果。这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在不同的量化水平下工作。 另一方面,算法对于复现强信号的时间精度要求较高。如果时间延迟超过特定阈值(例如5/22个码片),可能会导致算法性能下降,因为这会影响信号的正确匹配和干扰的精确消除。 本文对并行互相关干扰消除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FPGA实现,为CDMA系统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量化位数和时间延迟的影响分析为优化算法和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对于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在降低计算复杂性和提高消除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以适应更复杂的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