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借鉴欧央行与英格兰央行经验

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2 收藏 1.2MB PDF 举报
“货币政策系列之三: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基于欧央行与英格兰央行的经验-0408-太平洋证券-22页.pdf”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比了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的实践经验。报告指出,欧央行长期以来坚守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即保持物价稳定,并采用包括最低存款准备金制度、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多种工具实施政策。欧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推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量化宽松等,以通过信用风险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等多种方式影响金融体系。 英格兰银行则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其基准利率是银行利率,并采取“利率下限制度”。此外,英格兰银行还提供了多种流动性保障工具,如指数化长期回购工具(ILTR)、贴现窗口便利(DWF)和协议性的定期回购便利(CTRF),以支持市场流动性。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为辅。数量调控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而价格调控则体现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以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为核心,降准和降息作为调节手段,但各有其潜在问题,如降准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降息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波动。因此,中国央行倾向于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确保银行有原发动力参与政策执行,同时避免过度行政干预。 结构性政策在中国被认为是最优选择,因为它能够精准地影响特定领域,如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措施,央行能够有针对性地释放流动性,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金融稳定。 中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既借鉴了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经验,也根据自身的金融市场特点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出了一套以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和结构性政策并重的策略。这种灵活且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箱反映了中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上的创新与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