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控制器发送过程与10M-10Gbps标准详解

下载需积分: 9 | PPT格式 | 634KB | 更新于2024-08-15 | 130 浏览量 | 2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中的发送过程及其相关基础知识。以太网作为局域网(LAN)中的核心协议,源自IEEE802.3标准,特别是其中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文章首先简述了以太网的历史,包括其由施乐公司创建并在DEC、Intel和Xerox合作下发展成为标准的过程,以及早期的标准以太网(10Mbps)与后续版本(如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等)的演进。 以太网的传输媒介主要包括双绞线和光纤,前者如10Base-T、100Base-TX等,后者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总线型结构,采用MAC地址进行设备识别,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每个工作站的网卡上配备BNC-T型连接器,使得网络安装简便,易于扩展。 文章还着重强调了以太网的特点,如共享媒体模式,所有节点共享同一通信介质;广播域的概念,帧广播给所有节点,但只接收目标节点;以及CSMA/CD机制,通过检测信号冲突避免多个节点同时发送导致数据丢失。此外,MAC地址的48位全球唯一标识对于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以太网遵循严格的IEEE802.3标准,不同的物理层协议如10Base-T、100Base-TX等,通过数字标识传输速度和最大网线长度来区分。这些标准确保了以太网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本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思路,从历史背景、工作原理、传输介质、协议标准到其关键特性,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理解以太网发送过程的框架。这对于设计、实施和维护以太网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