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解析: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

需积分: 49 37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0 收藏 171KB PDF 举报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是中国首个关于灾难恢复的国家标准,旨在规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规划、审批、实施和管理。规范详细阐述了术语定义、灾难恢复概述、需求确定、策略制定及策略实现等核心内容。灾难恢复能力被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关注介质存储、机房环境和数据备份,二级则在一级基础上增加了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和设施配备,如7x24小时监控和响应服务。"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是指导中国灾难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定义了灾难为导致信息系统失效或服务水平无法接受的突发事件。灾难恢复则是一系列旨在恢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业务功能的活动和流程。规范中提出了灾难恢复能力的等级划分,便于组织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能力级别。 第一级灾难恢复能力主要涉及介质存储,包括高标准的存储环境和设施,以及每周至少一次的完全数据备份,备份介质需场外存放。此外,还包括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的管理制度,以及定期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能提供规范的运行环境和专业技术支持。 第二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管理,如门禁、视频监控和保安服务,以及更高标准的机房环境,如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选址、冗余电力系统、空调和灭火系统。同时,网络备份也被纳入考虑,以满足更复杂的信息系统需求。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的设定有助于企业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承受度,选择适合的保护措施。RTO(恢复时间目标)和RPO(恢复点目标)是衡量恢复能力的关键指标,分别指定了系统和业务必须在多长时间内恢复,以及数据需要恢复到的最远时间点。 总体来说,实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降低因灾害造成的影响,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规范中的要求,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灾难恢复策略,以提升其灾难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