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7计算机考研408真题详解与分析

需积分: 22 2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8 收藏 1.78MB PDF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408真题的复习资料,涵盖了从2009年到2017年的多项选择题。这份资料不包含答案,而是侧重于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测试和理解题目,建议配合王道考研真题全解进行学习。 1. 题目涉及栈在函数调用中的作用。在给出的程序中,递归函数S通过栈保存了调用过程的信息。栈顶记录的是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main()),接着是下一层调用(S(1)),然后是递归调用的进一步层级(S(0))。因此,正确的顺序是A. main() → S(1) → S(0)。 2. 第二题考查的是二叉树的构造。先序遍历为a, b, c, d的二叉树共有14种不同的形态,因为a作为根节点有三种选择(左、中、右),然后b有2种选择,c和d各有1种,所以总共有3*2=6种选择,再加上以b或c为根的额外情况,共14种。 3. 第三题考察哈夫曼树的性质。哈夫曼树的构建遵循贪心策略,即每次合并两个权值最小的节点。选项中只有A选项的两个序列都是由两个相同的权值(10)和一个较小的权值(5或7)组成的,符合哈夫曼树的构建规则。 4. 关于平衡二叉树(AVL树)的性质,题目指出它是无重复关键字且中序遍历得到降序序列。这表明树是高度平衡的,但并不意味着根节点必须有2个子节点(A错误),最小元素不一定是叶结点(B错误),后插入的元素也不一定是叶结点(C错误),而最大元素确实可能是没有左子树(D正确)。 5. 第五题涉及图的深度优先遍历(DFS)。根据提供的边集,从顶点V0出发,有三个未访问的相邻顶点(V1, V2, V3),所以可能会有3种不同的遍历路径,因为后续的遍历顺序取决于选择的路径。 6. 第六题要求识别在最小生成树算法中的不同选择。Kruskal算法按边的权值从小到大选择,而Prim算法从某个顶点开始逐步添加边。选项中,(V1, V4)可能是Kruskal算法第二次选择但不是Prim算法从V4开始的第二次选择,因为Prim算法更可能在早期选择连接到已建树的边。 7. 第七题讨论折半查找的关键字比较序列。折半查找要求序列是有序的,只有C选项的序列180, 500, 200, 450是递增的,不符合要求,因此不能构成折半查找的比较序列。 8. 最后一个问题涉及KMP算法中的匹配。首次出现失配时,i的位置是匹配失败的关键。模式串“abaabc”与字符串“abaabaabacacaabaabcc”的第一次失配发生在i=7(s[7]=‘c’),因为t[2]=‘b’,而此时i不会回退,因为之前没有遇到过长度大于0的公共前后缀。 总结,这份真题资料涵盖了计算机考研中的基础理论,包括数据结构(如栈、二叉树和哈夫曼树)、图论(深度优先搜索和最小生成树算法)、查找算法(折半查找)以及字符串处理(KMP算法)。考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熟悉考试的题型,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