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CT图像重建:不同传感器间距探索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42 54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3 收藏 59KB DOC 举报
“ct图像重建”涉及医学CT图像处理,使用MATLAB编程语言进行实现。该过程包括了数据的加载、用户交互、图像显示以及扇束重建算法的应用。 在医学成像领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它通过收集多个角度的X射线投影来重建物体内部的三维结构。在这个过程中,MATLAB被用来实现图像的重建算法,特别是扇束重建。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和计算功能,适合进行这样的任务。 程序首先清除命令窗口的内容并关闭所有图形窗口,然后加载MATLAB自带的mri数据集。通过用户交互,程序允许用户选择要重建的图像切片数。这里的`phantom3d`函数生成了一个三维的模拟图像,常用于CT图像重建的测试。 接着,程序使用不同的扇束传感器间距(`dsensor1`, `dsensor2`, `dsensor3`)来计算扇束数据,这对应于实际CT扫描中不同密度的探测器布置。`fanbeam`函数在这里扮演关键角色,它根据给定的图像切片、像素距离(`D`)和传感器间距,计算出对应的扇束投影数据。不同的传感器间距可以模拟不同的扫描设备配置,影响最终的重建质量。 重建后的图像数据分别被存储在`F1`, `F2`, `F3`中。对于`F3`,除了扇束数据外,`fanbeam`函数还返回了传感器的位置信息(`sensor_pos3`)和扇束的旋转角度(`fan_rot_angles3`)。这些信息用于在二维平面上显示扇束投影,并通过`imagesc`函数进行可视化。使用`colormap(hot)`和`colorbar`设置图像的色彩映射和颜色条,使结果更易解读。最后,通过`xlabel`和`ylabel`定义了坐标轴的标签,提供图像的上下文信息。 在输出尺寸的处理上,`output_size=max(size(P))`获取了原始图像切片`P`的最大维度,这可能用于确保重建后的图像与原始尺寸一致,以便后续处理或比较。 这个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MATLAB进行CT图像的扇束重建,涵盖了数据加载、用户交互、图像处理和可视化等多个方面,是理解CT图像重建算法的一个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