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匹配的科学决策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56KB PDF 举报
"该文章是1993年发表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上的一篇关于铁路牵引动力合理匹配的科研论文,作者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2000年中国铁路电力、内燃和蒸汽牵引动力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科学决策。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决策原则,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包括1-9比例标度量化定性因素,以及基于统计指标构建判断矩阵的算法,最终确定电力、内燃和蒸汽牵引的运输量比例分别为45%、40%和15%。" 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如何在我国铁路运输中优化牵引动力的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作者首先强调了牵引动力匹配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电力和内燃牵引能更有效地提升运输能力,而我国在淘汰蒸汽牵引方面相对滞后。文章介绍了以下关键知识点: 1. **牵引动力的特性比较**: - 电力机车在同等条件下牵引重量最大,其次是内燃机车,蒸汽机车最小。 - 电力牵引在速度和爬坡性能上优于内燃牵引,而蒸汽牵引的牵引力最低。 - 蒸汽牵引依赖列车空气制动,电力和内燃机车则可利用机车电阻制动,有利于提高行车密度。 - 电力和内燃机车适合长距离运行,可提高机车使用效率,有利于自动化运营管理。 2. **决策原则**: - 基于各种牵引动力的技术经济特性来决策。 - 考虑到能源、投资、机车造修能力等实际约束条件。 - 引入AHP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决策。 3. **层次分析法(AHP)的应用**: - AHP是一种处理复杂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工具,用于将抽象的决策因素转化为可比较的数值。 - 文章中,作者使用1-9比例标度对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同时提出了构建判断矩阵的算法,确保矩阵符合AHP的要求。 - 权重几何平均法用于群组决策,以整合不同决策者的观点,得出最终的牵引动力分配比例。 4. **结论**: - 2000年,电力、内燃和蒸汽牵引承担的运输量预计为45%、40%和15%。这一结果反映了电力和内燃牵引在提升运输能力上的优势。 这篇论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我国铁路运输中的动力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后续的铁路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