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高分子LCP-2诱导等规聚丙烯结晶结构研究

0 下载量 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200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向列相液晶聚硅氧烷高分子(LCP-2)对等规聚丙烯(PP)结晶结构的影响,通过密炼共混技术制备了共混样品,并利用WAXD等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LCP-2在PP共混物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能够诱导PP形成β晶,这有助于改善PP的抗冲击性能和应用范围。LCP-2的成核效果受到其在PP中的含量、分子结构、液晶性和结晶处理条件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控制PP试样中β晶的比例,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当LCP-2含量为1.0%并在125℃等温结晶1小时,PP试样中β晶含量最高,可达70%。这一发现对于开发高抗冲PP制品和特殊性能的PP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向列相液晶聚硅氧烷高分子(LCP-2)作为β晶成核剂来改性等规聚丙烯(PP)的结晶结构。PP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半结晶性高分子,其结晶形态对其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通常,商品化的PP主要呈现α晶型,虽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冲击强度较低。相比之下,β晶型的PP由于其内部结构特点,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适用于制造高抗冲制品。 然而,β晶在自然条件下很难生成和维持,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PP中β晶的含量是关键。LCP-2作为一种液晶高分子,通过与PP共混,能在较低含量下发挥异相成核剂的作用,诱导β晶的形成。实验结果显示,LCP-2的成核效果与其在共混物中的浓度、分子结构、液晶特性以及结晶处理条件紧密相关。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控制PP试样中β晶的含量,从而优化材料的性能。 具体来说,当LCP-2含量为1.0%,并在125℃下进行等温结晶1小时,β晶含量达到峰值,约为70%,这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PP的β晶含量。提高β晶含量对于制备具有优异抗冲击性能的PP制品,如汽车保险杠和热水管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尽管β晶成核剂的研发相对于α晶成核剂尚不成熟,而且商业化品种较少,但本研究中采用的高分子类LCP-2成核剂为PP的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比于小分子化合物成核剂,高分子成核剂可能带来更稳定和可控的结晶效果。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进一步探索LCP-2的结构-性能关系,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如何优化其在PP共混物中的使用,以满足特定性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