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特性优化与地质价值

0 下载量 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205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的孔隙特性及其地质意义。通过对侏罗系煤层气勘探开发地区的煤样进行细致的研究,作者使用了压汞法、低温液氮实验以及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深入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孔隙类型与连通性: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煤储层具有较小的似孔喉比(一般小于15),这意味着其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可能包含更多的毛细管孔隙。这种较低的孔喉比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储存和流动能力。 2. 退汞效率与采收率:由于退汞效率较高(大于50%),表明煤储层对孔隙中的汞有较高的吸附和释放能力,这直接影响到煤层气的可开采性。较高的采收率意味着在开采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提取煤层气。 3. 排驱压力与进汞饱和度:平均排驱压力大于0.7 MPa,这反映了煤层承受一定压力下的渗透性能,而最大进汞饱和度小于65%,说明煤的孔隙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防止煤层气过度膨胀,保持稳定的开采条件。 4. 孔隙度与渗透率:研究结果显示,煤储层的孔隙度低于12%,渗透率则小于0.01×10^-3 μm^2,这些数值都显示出储层的孔隙分布较为紧密,不利于气体的快速流动,但较高的渗透率相对保证了一定的产能。 5. 裂隙特征:煤层气井的煤心煤样观察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内的煤层多属于原生结构,尤其在盆地南部的焦坪、大佛寺地区,裂隙发育程度较高,裂隙连通性中等,这对于煤层气的流动和开采是有利的,因为裂隙的存在增加了储层的毛细管通道。 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的孔隙和裂隙特性对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优化的孔隙结构使得煤层气的开采变得更加可行,同时,适中的裂隙发育程度提供了必要的流动路径。这些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