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gue集相似度量在聚类算法中的比较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814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13年由刘盛辉、王伟和彭进业发表的,讨论了不同Vague集相似度量在直接聚类算法中的应用和比较。研究集中在智能系统中的聚类分析,特别是利用Vague集的相似度量作为聚类依据的直接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算法在聚类效果上大致相当,但在实施步骤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在智能系统和数据挖掘领域,聚类分析是一种基础且关键的技术,它用于将数据自动组织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或类别。Vague集理论是模糊集理论的一个扩展,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较高的数据。在该论文中,作者关注的是基于Vague集的相似度量的直接聚类算法,这些算法在处理含有模糊边界的对象时尤其有用。 Vague集的相似度量是评估数据点之间关系的关键,它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如基于Vague集的隶属函数、边界区域或包含关系。论文中,作者采用了多种Vague集的相似度量公式进行比较实验,目的是评估每种度量在聚类过程中的效能和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的直接聚类算法在总体聚类质量上表现出一致性,即它们都能有效地将数据点归入适当的类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聚类效果相似,不同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和复杂性可能大相径庭。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算法不仅要看其聚类效果,还需要考虑算法的计算效率、可解释性以及对特定数据集的适应性。例如,某些算法可能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或需要快速聚类的情况下更为高效,而其他算法可能更适合处理具有特定结构或模糊性的数据。 论文中提到的关键词“Vague集”、“相似度量”和“聚类”分别指涉了研究的核心概念。Vague集提供了处理不确定性数据的框架,相似度量是衡量数据间相似程度的工具,而聚类则是基于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图分类号"T.P18"表明该论文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文献标志码"A"表示这是一篇原创性的科研论文。 这篇论文对理解和比较基于Vague集的聚类算法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算法的重要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在处理不确定或模糊数据的聚类问题时,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可以参考这些发现,以优化他们的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