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实现的JPEG解码算法优化与设计

需积分: 0 19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3.42MB PDF 举报
"这篇硕士论文是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张艳所著,导师为钱玲,主题聚焦于基于FPGA的JPEG解码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详细探讨了JPEG解码器的硬件设计,包括读入码流、熵解码、反量化与反Zig-Zag排序以及逆离散余弦变换(IDCT)等关键模块,并利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和功能验证。论文特别强调了二维IDCT单元优化和并行熵解码算法的实现,对于提高解码速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硕士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压缩标准,它是静态图像压缩领域的一个国际标准,因其高效的压缩比率而被广泛应用。JPEG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等技术,能有效减少图像数据量,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压缩。 接着,论文深入研究了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JPEG解码器设计。FPGA是一种可重构的硬件平台,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定制电路,非常适合实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任务,如图像解码。 在解码模块设计方面,论文详细讨论了以下部分: 1. **读入码流模块**:负责接收和解析JPEG文件中的压缩码流,将码流转换为可以进一步处理的数据格式。 2. **熵解码模块**:JPEG使用Huffman编码进行熵编码,该模块负责解码这些压缩的Huffman码,恢复原始的量化系数。 3. **反量化与反Zig-Zag排序模块**:在熵解码后,需要对系数进行反量化,即将压缩时的整数系数还原为浮点数,同时执行反Zig-Zag排序,将原本线性编码的顺序恢复为8x8矩阵形式。 4. **逆离散余弦变换(IDCT)模块**:IDCT是JPEG解码的关键步骤,它将DCT后的系数转换回像素空间,还原出图像。论文提出利用行列分解的方法优化IDCT,以提高解码速度。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并行熵解码算法,利用JPEG标准中Huffman码表的规律,加速Huffman解码过程,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解码效率。 最后,作者通过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这些模块,并进行了功能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提升。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JPEG解码过程、FPGA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优化特定计算密集型环节提供了深入见解,对于后续的FPGA实现图像解码器和其他图像处理系统IP核设计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