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IR红外光谱基础:从原理到干涉图解析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7.61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FTIR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FTIR,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获取其分子结构信息的技术。文中提到,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没有干涉图的情况,可能是光路被阻塞,需要清理以确保正常工作。" FTIR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分析方法。它的核心原理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当红外光照射到物质上时,物质分子会根据自身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改变光的强度。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在0.75到1000微米之间,对应的波数范围是4000到1 cm^-1。在FTIR光谱仪中,红外光首先由光源产生,接着通过干涉仪,这里的关键组件是分束器。分束器将光束分成两部分,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然后在检测器处重新组合。当干涉仪中的动镜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时,这两束光的光程差会发生变化,导致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呈现正弦波形,这就是所谓的干涉图。 干涉图是FTIR的基础,它包含了样品对所有波长红外光的吸收信息。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将干涉图转换成实际的光谱,即物质的吸收光谱。这个过程能够快速并准确地获取光谱数据,而不像传统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那样需要逐点扫描。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FTIR仪器没有生成干涉图,可能是因为光路被灰尘或其他物质阻挡,需要检查并清理光路以恢复正常的干涉现象。此外,光源、分束器或检测器的故障也可能导致此类问题,需要逐一排查。 FTIR光谱仪通常包含光源(如Globar或HeNe激光)、干涉仪、检测器(如热电偶检测器或迈克尔逊干涉仪)以及数据处理系统。光源发射的红外光经过干涉仪调制,再通过样品,最后被检测器捕捉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最终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从而揭示其化学结构。 FTIR红外光谱是理解物质分子结构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吸收、干涉图的形成以及傅立叶变换。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保持光路的清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