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鸟类碰撞防护策略:层次结构与关键技术

1 下载量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486KB PDF 举报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关注,大型风电场的建设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带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其对生态环境,特别是鸟类的影响。据史瑞静、李凤婷等人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的首发论文所述,鸟类与风电场的碰撞伤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论文首先探讨了风电场对鸟类伤害的内外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鸟类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和磁感应能力,这些特性可能使它们难以感知到高速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外部因素则涉及到风电场的设计、布局和运营方式,例如风电场的位置选择、噪音和光线干扰,以及运行时的活动模式。 为了减轻风电场对鸟类的伤害,研究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提出了一种“避免-减少-补偿”的层次结构框架。在“避免”阶段,通过优化风电场选址,避开鸟类迁徙路径和栖息地,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在“减少”阶段,通过改进风电机组设计,采用噪音降低技术和视觉障碍标识,减少直接碰撞的风险。而在“补偿”层面,可能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比如在风电场周边设立生态保护区,或者资助鸟类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鸟类。 论文还考虑了环保、社会经济和风电效率之间的平衡。在实施减缓措施的同时,必须确保这些措施不会显著增加风电项目的成本,同时不影响风机的能源转换效率。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旨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史瑞静等人在减缓鸟类与风电场碰撞伤亡措施的研究中,通过对鸟类行为特性和风电场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为业界提供了实用的策略和指导,有助于推动风电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了珍贵的生物资源。这是一篇值得环保主义者、风电工程师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