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 QoS机制:从IP流分类到城域网架构演变

需积分: 10 5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6.32MB PPT 举报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的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机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与部署是现代电信网络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针对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在中国移动的城域网架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域网的总体架构通常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IP城域网、分组化城域传送网(如PTN/IPRAN)、城域光缆网络和PON网络构成了全业务传送网的主要支柱。 首先,QoS机制的核心在于IP流分类和标记,利用ACL (Access Control List) 和IP优先级来识别和区分不同优先级的报文,确保高优先级业务如集团客户和基站的通信不受影响。报文被分类后,可能会通过整形技术调整其输出速率,使之符合业务模型,避免突发流量引发的拥塞。流量控制则通过CAR (Committed Access Rate) 和CIR (Connection Admission Rate) 技术,对超过约定速率的报文进行限制和缓冲,同时,通过队列调度策略(如SP/WFQ/DWRR)实现有差别对待,即在拥塞情况下,不同优先级的报文可能采用不同的丢包策略,如尾丢弃算法(WRED)。 分组化城域传送网,如PTN,引入了IP/MPLS技术,取代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模式,支持更大带宽的IP业务,如FE/GE和GE/10Gbps。随着3G和全业务竞争的加剧,城域网需要适应多业务承载,包括语音、数据、集团客户和家庭宽带,这就要求网络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在城域网络逻辑架构中,IP城域网占据重要地位,通过IP骨干网和IP承载网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PON技术(如GPON和EPON)结合无源光网络,为高密度区域提供接入服务,并与WLAN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光缆网络。这种架构设计旨在整合基站接入、各类客户接入以及骨干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服务。 总结来说,PTN的QoS机制在城域网中是通过IP流分类、标记、流量控制、队列调度和PON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在面对多业务、高速率需求时,能够提供稳定、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从而满足中国移动城域网的多样化和高性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