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与参数优化

6 下载量 1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73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强调了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小断层和隐蔽地质体探测的重要性。通过对淮北矿区的实践研究,文章详细分析了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覆盖次数、面元大小、偏移距、接收线距和炮检距等,并讨论了这些参数的选择依据和设计原则。同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观测系统的效果,特别是覆盖次数、偏移距和方位角对面元属性的影响。文章指出,在考虑地质因素的同时,观测系统设计也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因为宽方位采集虽然能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但也会增加成本。高密度观测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高覆盖次数,以确保数据质量。"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因其能提供高精度的地震数据,对于小规模地质结构和隐蔽地质灾害的识别至关重要。随着煤炭开采深入到复杂地质区域,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已无法满足对地质情况精细描绘的需求。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则能获取更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的数据,有助于复杂地质体的成像和小断层的精准解释。 观测系统设计在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数据采集的质量。淮北矿区的实例研究中,确定了观测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覆盖次数的选择,它决定了地震数据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面元大小的设定,影响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偏移距和接收线距的设置,影响数据的深度和横向分辨率;以及炮检距的确定,它与数据的垂直分辨率和能量聚焦有关。 观测系统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地质特征和经济成本。例如,宽方位采集可以提升数据的全方位信息,但也增加了成本。因此,设计时需要平衡地质需求和成本控制,通常通过增加接收线数和扩大接收排列片宽度来实现高密度观测,但这会显著增加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 此外,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覆盖次数对地震数据质量有显著影响,更高的覆盖次数能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成像精度。偏移距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深度分辨率,而方位角的分布决定了数据的立体感和对地质结构的侧视能力。 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它需要在满足地质探测需求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升地震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煤田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